查看原文
其他

把自己当成一本书,每天写一小段

辉哥奇谭 辉哥奇谭 2020-02-22

昨天提到的最近的一个关键认知

即我们人生都是一本书,每天都需要写上一小段。这样我每天书写,某个时刻可以回过头来随便翻翻。

今天来继续回答一些问题:为什么写?每天写什么?在哪里写?用什么方式写?

为什么写?

最近看到日本摄影师森山大道的一本杂谈《迈向另一个国度》,这是他对于生活和摄影的感悟合集。书中第一篇文章《星期二》开篇这样写:

「星期二,应记录事项无,但它实际存在过。」这句话节录自让 - 保罗·萨特的《恶心》

我们无需任何证明,星期二的确存在,就像今天,2018.10.5的确存在一样。我们在生命中终究是过客,无论我们是否喜欢,事实的确如此。但是否因为这事生命的铁律,我们可以忽略自己度过的每一天呢?就像它存在的理所当然,它消失的毫无意义呢。

《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写过一本回忆录《活着为了讲述》,记录了从他的出生到1955年,也就是刚刚28岁那年。而写出《百年孤独》则是在若干年之后。在《活着为了讲述》的扉页,他深情的写到:「生命之所以有意义,因为那是一个故事。」这是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

随手的记录从当时看可能并无特别的意义和价值,也正如保罗·萨特所言,「应记事项无」。但是如果你放弃这种「记录大事」的执念,就去记录自己生活中的一点点小事,当时看似无意义,但是在未来的某一天,当你忽然回首时,可能看出当初无心记录的意义。

对很多人而言,记忆的功能是手机相册和朋友圈提供的。iPhone的相册提供一种功能,它会自动把过去某天的照片整理成合集,配上音乐,作成短片推给你,名为「回忆」。往往是某次看似不经意的「推送」把我拉回过去的某日,陷入当日的情绪中,这就是生命的感觉!而非简单的活着或者活过。

每天写什么?

写什么?一言以蔽之,写自己以后会记住的东西。这几乎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我们如果没有时光机,能去到未来再回到今天,怎么知道今天所要记录的某个细节是未来会记住,会感怀的事情呢?

我们没有时光机,但是我们有自己已经逝去的历史记录,比如对我而言,是朋友圈的片言只语和照片,是手机的相册,也是每天文章。偶尔回看一下,你会知道自己生命中什么更加重要,更加值得记住。你也会明白,过去的某段时间是否疏于记录,导致生命出现很大一块空白 —— 你再怎么回忆,也想不起来当日的情景。

对我而言,更愿意写有价值的事情,对自己有价值,有纪念意义,对他人有帮助,有启发。因为不断的记录,不断的回顾,我逐渐培养出一种感觉,更加敏感于当下的发生的事情,脑子中产生的念头,眼前出现的画面,我知道我要记下来,尽快记下来。所以如果你看我的知识星球和朋友圈,会发现我发消息有两个特点,第一是爆发式的,第二是随时记录和分享。前者指会在20-30分钟内连发数条相关的内容。第二是我会把此时此处的见闻和感想即时分享。以往有时觉得可以先想好内容,再安排合适的时间发送,往往这样做的时候,发现自己后来根本没有冲动再发这条内容。更何况,更多的想法转瞬即逝,30分钟后,即时想发,什么也想不起来了。

以上是我对于应记内容的感想,你只需要回顾一下自己过往日子的记录,也会找到自己想记和应记的内容。

怎样写?

其实最简单的方式就好,用最朴实的语言记录下此时此刻的想法,不加任何修饰,也不要过分的铺陈,越是简单直白的记录越好。这就像我每日的微信文章,我不用「震惊体标题」,也很少花太多功夫思考标题的文案。我偶尔几次用了一些技巧,马上有读者跳出来说:「辉哥的标题有点过」。原来我习惯的节奏已经被大家所接受。

如果你只是偶尔写文章,记录内容,你可能会想一些花样,但是如果是日日记录,时时记录,那么真实朴素是最好的。这就像吃饭,每天饕餮盛宴一定是胃受不了,但是每天粗茶淡饭却毫无问题。

而且记录不止于用文字,也可以用照片、录音、录像等。任何你喜欢的,随手可以记录的介质都是极好的。你用这种介质记录的越多,你就会越发熟悉这种介质的特点。我喜欢的Youtube博主Casey Neistat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坚持日更Vlog,每天发送一段大约9-10分钟的视频,记录当日的生活,这是我最喜欢他的一段时光。他在这段记录中,充当了自己生命纪录片的导演,记录工具就是一台普通的佳能单反、轻便三脚架和机顶麦克风。

在哪里写?

其实记录的平台也是因人而异,有人喜欢写日记,只给自己看,那么找一个日记本就好。当然矛盾之处在于,日常用的纸质笔记本并不能在保密方面令人放心。曾有一个辉友告诉我,自己喜欢写日记,但是因为担心隐私问题反而不写了。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用随手可得的工具记录和保存更好,我自己常用的平台是手机相册、朋友圈。但朋友圈有一些令人抓狂的问题,我昨天在朋友圈专门吐槽了微信朋友圈的设计。它让人很难快速寻找自己往日的某篇记录。一篇篇、一日日的往前刷,速度极慢,体验极差。而去搜索,虽然有方法,但是非常曲折,不好用。

在此我特地表扬了「知识星球」的设计,比如我看自己,只要点击自己头像,就可以方便的看到自己过去所有在知识星球的印记,就像看自己的生命之书,看到这段时光。当然,我也会进一步提议知识星球的运营者能更加重视这种「写自己人生之书」的体验,加入导出功能。把微信内容作成书,需要借助第三方的服务。而知识星球有机会做原生的功能,做的更好。

当这个星球的星主和参与星球的诸多朋友都能视之为自己的生命之书,他就能更加明确的知道自己每天应该记录什么,而非单纯的打卡,或者随意的自言自语。

无论是日记本、手机相册、微信朋友圈、知识星球、Bilibili、Youtube还是Instagram,大可以选自己喜欢的介质,喜欢的地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自己看似普通的每一天。

无论我们是否在意,无论我们是否记录,时间都均匀的逝去,日子一天天过去,有一种App令人胆战心惊,它能把我们生命掰开了,揉碎了,快速的记录失去的每一秒,甚至1/10秒。在这种App上,我们看到的年龄不是22,30,35,40,而是20.34313433,30.22334345,35.08343823,40.82384822。甚至当我们还没有看清一个数字,数字本身就在快速的变化,这样我们每次回头看一眼这样的App,就知道我们时光正在不停歇的溜走。

如果回顾过去的人生,只有这冷酷的倒计时回放,只有这样枯燥的数字,那么我们的生命苍白的可怕。为了赶走这种冷酷和空白,可以从现在,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从今天起就去记录,不断的回顾,不断的发现自己想要的感觉,培养对于每日生活细节的敏感,记录下那些自己未来会不断想起的时光。

「把自己当成一本书,每天写一小段,过段时间就回头随便翻翻这本书。比如,以我为例,大家可以在星球首页点击上方我的头像,就可以随时翻阅我这本书。」这是我昨天的「顿悟」,在这次顿悟之后,我突然发现知识星球真正适合我的用法。我可以这样去用,而且可以介绍星球的辉友们这样用。

当你有这样一种视角,相信你会重新看待你的每一天。

PS:10.2虽然因事没有外出,但是却仔细看了有关段永平的访谈,分享了如下内容在「知识星球」,如果你在意投资,两个人不要忽略,第一是巴菲特,第二是段永平。如果你喜欢我的这些分享,也希望记录自己成长的细节,欢迎今天就加入辉哥的「知识星球」。


参考文章:记录就有价值

前一篇文章:为什么「秘籍」不再重要?

365天,每天坚持写作之278/365,爱上你的每一天!

发掘你的更多潜力,与2400位一见如故的「辉友」同行,来辉哥的知识星球。

即刻加入,请扫描如下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